老師猶記得自己小學時,適逢「黃金印象大展」,邀來許多印象畫派的名家代表作,父母特地帶著我們全家老小,從新竹搭車北上參觀,當年的展覽場館也是歷史博物館,當時還買了一本展覽手冊回家,前後翻了不知多少次,對「印象派」這幾個字印象深刻,尤其記得雷諾瓦、莫內、秀拉這幾位畫家的名字和畫風,在爾後的美術學習過程中,就會特別注意自己有接觸經驗的名家。

 

恰逢這次又有莫內特展來臺,是松山隊一月上旬的課程重點,在正式參觀畫展之前,希望讓孩子有機會可以好好認識這位來自法國、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之一,也是希望能把莫內這個名字、他的畫風與特質,放進孩子心裡。

 

莫內以光影觀察為著稱,在不同時間畫過許多次同一個場景,老師想讓孩子體驗,光線變化對觀看的影響,也因為我恰巧研究所主修燈光設計,就把一堆劇場燈光色紙帶去基地,讓大家看看不同色溫造成的視覺影響。

 

首先,準備了一堆比較薄的玻璃紙,分別是正紅、正藍、正綠色,請大家幫忙剪裁,然後拿起來看看,用這些色紙看東西,會有什麼不一樣。

IMG_9554.jpg IMG_9558.jpgIMG_9562.jpg IMG_9563.jpg

軒軒超級認真在剪色紙(看得出來後來其它男孩對迷宮書比較有興趣...)

我們還做了一個小眼鏡,直接戴上走來走去,還試著左眼綠色、右眼紅色,體驗看看視差效果。

IMG_9566.jpg IMG_9565.jpg   

 
有創意的孩子把色紙疊起來,看看三種顏色的搭配會造成什麼不同效果。
我請他們看看,不同顏色放在不同東西上,會有什麼差異,比方說,透過綠色的玻璃紙看到的紅色衣服,會不會變成咖啡色?透過紅色玻璃紙看到的藍色衣服,會不會變成紫色?
 
孩子們說,玻璃紙好薄,只有紅色的顯色最明顯。
 
 
爾後老師還拿出劇場專業色紙,光是單一顏色就有非常多種細分的區別,像是藍色,就有淺藍、海藍、天藍、半透明藍、正藍、湖水藍,讓孩子知道,同樣叫做藍色,還是會有非常不同的細節,而這些顏色會讓每一樣東西看起來都很不一樣,其中的差異,需要非常細緻的觀察力。
 
 
接著拿出雷射筆和鏡子,讓大家試試看雷射光照在鏡子上,會有什麼絢麗的視覺,也瞭解「反射」是怎麼一回事。
大家超級認真找出基地裡頭能夠反光的材質,比方桌面、窗戶、門把,像是小偵探。
 
 
然後老師拿出電腦來,秀了圖片,向大家解釋簡單的反射原理,以及為什麼人類可以看得見東西。
 
  入射反射1.jpg
 
 
並且講解色彩的三原色、還有色光的三原色,以及這兩者之間組成的不同。
原本老師希望能夠用帶來的色紙,讓孩子直接看到色光三原色聚合起來,可以造成「白光」效果,卻因為沒有極度強力的聚光燈(一般劇場專用),沒辦法顯色得太明顯而作罷,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帶孩子去參觀專業劇場,也讓他們看看色光三原色的超眩視覺。
 
三原色2.jpg
先前向孩子們說莫內的故事,有提及他晚年罹患白內障,而產生視覺色差,看得到人類可見光外的紅外線,也因此他看到的東西明顯偏紅、畫作有些色彩傾向紅色系。
 
於是老師又向大家說明,什麼是可見光、不可見光。
孩子聽到紅外線、紫外線都很興奮,尤其是剛剛才做完紅色雷射光的反射實驗,都紛紛講起紅外線光波的故事,看來大家動畫看了不少喔。
 
 
光波.jpg
 
 
 
光影的變化有非常多種類型,每回外出,我們都會看看光穿過樹梢,打在地上的斑駁模樣,非常美麗。
看來這次大家也都對光的變化有些認識,做好功課了,那就期待隔週的莫內展,會有什麼不一樣的體驗囉 :)
 
 
 
(關於莫內,有更多細節請看這裡。)
 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莫內 雅德賽思 光影觀察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德賽思松山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