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月召開教師會議時,協會邀請了親子作家李偉文先生來演講,其中提到了一個重點,也在《親子天下》雜誌中有刊登過:

 

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,要求孩子一定得養成的紀律與常規,是指生活作息以及待人接物這類與人相處的品德方面;至於學習的內容與方式,是非常開放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

所謂生活作息包括幾點鐘睡覺、幾點鐘起床、飲食習慣(少吃油炸食物、不吃零食、只能喝白開水)、每天必須運動的習慣等等;當然,從情境塑造養成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紀律,也是我們教養的重點;其他如每天必須分擔做家事,也是沒得討價還價的。另外假日參加活動或當志工,也正是訓練孩子與同儕或大人互動時表現恰當舉止的大好時機。

我相信這些要求與「學習內容的開放」是不衝突的。像我們跟孩子平常在家一起看電影、看小說,假日上山下海攀岩溯溪,玩得很瘋,百無禁忌,讓孩子的想像得以天馬行空。

當孩子作息規律、生活單純且穩定,就可以不必要為日常瑣事傷腦筋,省下的精力反而可以好好放在學習內容的多樣化;總是把時間浪費在處理混亂的生活細節與物質欲望,是非常可惜的。

而且我所要求孩子養成的學習紀律,主要是一種自我要求的態度,不是標準答案的訓練,更不是抹殺自由創意的想像,也不是過度安排孩子大小事。

......

孩子需要被要求、被限制,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,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。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,什麼事情可以做,什麼事情不可以做,清楚的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,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。

若家長分不清「尊重」與「放縱」的差別,對於「讚美」與「獎賞」的使用也不夠謹慎的話,也許就會養出一個自我中心的小霸王。當孩子還小時不覺得有何不妥,等到孩子青春期逐漸脫離父母掌握,這時父母開始擔心孩子變壞,反而採取高壓手段,以「我是為你好」為藉口阻斷了親子坦誠溝通的機會。

孩子小時候理智分析的大腦發展尚未成熟,實在不必耗太多心神溝通講道理,他們也沒有太多能力來自主選擇,父母陪伴重點反而該放在生活常規的養成及負責自律的習慣。到了青春期階段,一個行為舉止讓大人放心的孩子,父母才可以跟他以朋友般的態度相處,互相分享心靈的感受,親子間的親密感才有可能真正的建立。

 

正好呼應了前陣子家長與老師們不斷討論的「午睡問題」,以及其後延伸的疑問:「七歲孩子究竟能不能自律?」。

 

作為老師,在角色扮演上,似乎比父母多一層「外在權威」,稍微能讓孩子「服從權威」。

然而在我自己的心理認知中,對於「權威」是很反感的,所以一直覺得要以嚴格態度要求孩子做這、做那,總有哪裡過意不去。然而孩子確實需要管束,否則一不小心又會無法無天,玩起來不顧他人,常常對他者造成影響。

 

聽到李偉文先生的演講之後,稍微放寬心一些,對於「要求」的概念有轉換過來。

 

但是該「如何要求」,以及「要求的界限」,仍舊非常難以拿捏。以管家婆姿態跟在孩子身邊叮嚀東叮嚀西,實在是太嘮叨了;嚴肅如石像的晚娘臉孔,好像會讓孩子心靈受傷(而且老師自我感覺也會十分不良好),何況有時看到小孩撒嬌,真的會狠不下心、沒辦法板著臉去強力執行。有些矛盾的是,同時我又希望保有孩子一些自主性,以免在權威要求之下,讓孩子(似乎)喪失了抉擇的能力。因此,不可否認地,我總是在界限拿捏上搖擺不定,也會對於自己的搖擺不定感到十分氣餒。

 

後來真的不想再當牆頭草了,於是我決定用點心機,讓孩子「認為自己有部份決定權」的情況下,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自我規範。

 

第一步就是從「值日生」開始做起。

理由很簡單,使用基地難免會弄髒,我們所有人都是使用者,都應該會這個髒亂負責,所以要扛起清潔的責任。

每個人在吃完飯、吃完點心時,收拾自己使用範圍裡的垃圾(如桌面、地面的飯粒蔡渣)、清洗自己使用的餐具,公共區域則由值日生負責。每天的職務有:擦桌子、掃地、擦地板。

 

孩子們自己畫值日生輪值表,按月份計,由(數學相對比較好的)老師算出每個人要分配工作的次數,孩子選定代表自己的顏色,自已選擇要認領的工作;如果遇到分配的問題,例如大家都想掃地,而擦地的人很少,就自行協調怎麼均衡分配。

一旦決定好這個制度,大家就一起遵守,不能反悔,因為是所有人共同決定,也要共同負責。

 

我發現,值日生制度執行兩個月以來,孩子都會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。

儘管有些孩子不會在第一時間,比方剛吃完飯時,就去做值日生,而會在洗碗時聊個天、摸一下玩具,但在老師及同學提醒下,還是會在指定時間(午睡前)把事情做好。吃飯慢慢如冠希,即使沒把飯吃完,也知道要先把周遭飯粒撿起來,讓擦桌子的人完成工作。

 

一點一滴培養、一點一滴累積,雖然時間很長,無法立即見效,孩子仍舊建立起屬於他們的制度,隨之而來的是能力跟態度,我覺得很感動。

至於為什麼那麼晚才想到可以用值日生制度來要求孩子,我想...老師本身也是有能力上的侷限的啊...(掩面奔走)。

 25-IMG_9373.JPG

(田在看今天的值日生是誰,如果看到自己,就會「吼~」一聲,但還是會乖乖去做。)

 30-IMG_9382.JPG    
 

(嫻和軒自動自發寫作業,軒還會擔任嫻嫻的小老師,負責指導。)

 

我深深意識到,在規範孩子時,「態度」是關鍵。

作為師長,態度不一定要是高高在上、嚴厲以對,但是「嚴守界限」真的非常重要,孩子很聰明,猶如本能般,知道如何尋求生存,也知道探索大人的界限,一旦我們把關的態度搖擺了,他們就會往邊界上更進一步,直到我們的底限。說好了應該如何的事情,就是要嚴守住,「紀律」的概念,也與「承諾」、「信用」和「責任感」有關。

如同鏡子,在與孩子的相處上,也會如實反映出大人的人格特質,認錯很困難、很痛,但我想這些也是身為老師的我,性格上比較脆弱且缺失的部份,教學相長,當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,也是在要求自己,這是在教學上,最珍貴的部份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德賽思松山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